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异丙酚靶控输注及复合不同镇痛药在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对比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diprifusor and combined analgesics in outpatient artificial abortion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北大核心

机构: [1]200336,上海,长宁区中心医院麻醉科 [2]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麻醉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异丙酚靶控输注 联合用药 无痛人流

摘要:
目的比较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及复合不同镇痛药在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静脉麻醉效能,及其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336例早孕者,均无麻醉前用药,随机分为3组.异丙酚TCI组(T组,121例)直接连接TCI泵;异丙酚TCI+曲马多组(Q组,106例)静脉注射曲马多0.8 mg/kg后接TCI泵;异丙酚TCI+氯诺昔康组(K组,109例)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15 mg/kg后接TCI泵.所有病例在消毒铺巾时,以异丙酚血药浓度为4~5μg/ml开始静脉注射麻醉,逐渐增加至6~7μg/ml,待睫毛反射消失时减至4~5μg/ml,术毕停药,术中采用双频脑电指数(BIS值)监测麻醉深度.结果K组异丙酚总用量减少,苏醒和自动坐起时间均较T、Q组短(P<0.05),麻醉后睫毛反射消失时、扩张宫颈时、术毕时的平均血压(MBP)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较注药前明显下降(P<0.01);Q组90%≤SaO2<95%或SaO2<90%的病例数明显多于T、K组(P<0.05),而T组在宫颈扩张时心率明显加快(P<0.01);3组麻醉后各时段BIS值较注药前明显下降(P<0.01),以睫毛反射消失时及注药后2 min最低,注药后6 min及术毕时较前两个时段明显上升(P<0.01);K组术后宫缩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30分的病例数明显多于T、Q组,而≥50分的病例数明显少于T、Q组(P<0.01);而Q组麻醉期间发现舌根下坠和麻醉后恶心、头晕者较T、K组多(P<0.01和0.05).结论异丙酚TCI联合氯诺昔康静脉麻醉的效果确切、术后宫缩痛明显缓解、清醒程度高,且并发症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200336,上海,长宁区中心医院麻醉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405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7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