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索联合角膜形态学与生物力学特性诊断顿挫期圆锥角膜的其他组合方式,以发掘更多的潜在敏感参数。设计诊断试验。研究对象顿挫期圆锥角膜患者50例(50眼),同期欲行角膜屈光手术术前患者50例(50眼)。方法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纳入参数对顿挫期圆锥角膜的诊断效率并进行Delong检验。将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0.70的参数作为自变量,用前向逐步法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顿挫期圆锥角膜的诊断进行多因素分析。主要指标角膜最薄点厚度(TP)、角膜断层摄影和生物力学指数(TBI)及在体角膜弹性模量(E)。结果 除Km F、Astig F、Kmax F、A1V、A2T、A2V、HCT、PD、bIOP外,其余参数的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在所纳入参数中,TP对顿挫期圆锥角膜的诊断效率最高(AUC=0.810)。对AUC)0.7的参数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TP和弹性模量E是顿挫期圆锥角膜确诊的独立危险因素:CP=eβ/(1+eβ)(β=-0.063×TP-42.158×E+45.919)。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值的AUC为0.916,可显著提高对于顿挫期圆锥角膜的诊断能力(CP与TP比较,Z=2.796,P=0.0052)。结论 角膜最薄点厚度对顿挫期圆锥角膜的诊断效率与TBI无统计学差异;在圆锥角膜发病早期,虽然角膜中央3 mm区域内总平均曲率几乎无改变,但其下上方曲率差值呈现增大趋势;角膜弹性模量在顿挫期圆锥角膜诊断中的作用值得被关注,可作为补充参数用于疾病评估。(眼科,2022,31: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