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伴有中心视野缺损(CVFDs)与周边视野缺损(PVFDs)的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 连续纳入2020年6—12月首次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的早期POAG患者66例66眼, 根据视野缺损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CVFDs组25例25眼和PVFDs组41例41眼, 同期纳入性别、年龄和屈光度匹配的健康志愿者55人55眼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眼科检查, 采用Humphrey视野计进行24-2视野检查;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黄斑区6 mm×6 mm范围内的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 根据ETDRS环将视网膜分为3个环9个区域, 测定中心、内环(上方、下方、颞侧和鼻侧)和外环(上方、下方、颞侧和鼻侧)血流参数。评估并比较CVFDs组与PVFDs组患者黄斑区微血管血流变化及其与视野缺损部位的关联。结果健康对照组、CVFDs组和PVFDs组受检眼黄斑区总体血管密度分别为18.20(17.50, 18.50)、17.10(16.30, 17.85)和17.20(16.25, 17.90)mm/mm2, 总体灌注密度分别为0.45(0.43, 0.46)、0.42(0.40, 0.44)和0.43(0.40, 0.44)mm2/mm2, 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0.84、16.15, 均P(0.001), 其中CVFDs组和PVFDs组黄斑区总体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患者受检眼黄斑区外环上方、下方、颞侧和鼻侧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总体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其中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CVFDs组受检眼外环各区血管密度和外环上方、下方及鼻侧灌注密度均下降, PVFDs组外环上方、下方和颞侧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均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VFDs组外环鼻侧灌注密度低于PVFDs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早期POAG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均明显降低, 具有CVFDs的早期POAG患者黄斑区外环鼻侧灌注密度低于PVFDs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