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当的控制用声、禁声导致的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有不当的控制用声、禁声且确诊为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的初始诱因、病程、控制用声时间、临床表现、声嘶程度、既往治疗史及频闪喉镜下表现。结果 94例患者中男性23例(24.5%)、女性71例(75.5%),初始发病诱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28例,29.8%)、过度用声(21例,22.3%)、无明显诱因(29例,30.9%)、精神压力大或情绪激动(12例,12.8%)、其他因素(4例,4.2%)。病程1周~12年,中位数为6个月。控制用声时间为1周~5年,中位时间为3个月。94例患者中82例(87.2%)有发音疲劳、79例(84.0%)有声嘶、27例(28.7%)有发音咽痛。轻度声嘶23例(24.5%)、中度声嘶38例(40.4%)、重度声嘶31例(33.0%)、2例(2.1%)无声嘶。VHI评分总分为(63.0±23.5)分,其中功能部分(23.1±7.5)分,生理部分(22.4±10.5)分,心理部分(17.7±9.5)分;三部分评分比较,功能、生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9),功能、生理评分均高于心理评分(P=0.010,P(0.001)。频闪喉镜结果:53例(56.4%)患者无明显声门上代偿,41例(43.6%)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声门上代偿;声门闭合完全26例(27.7%),闭合呈不同程度裂隙66例(70.2%);黏膜波正常或轻度减低61例(64.9%),中重度减低及消失31例(32.9%)。患者恢复正常用声、部分患者辅助发音训练后,VHI评分、jitter、shimmer均较前减小(P均(0.05)。结论不当的控制用声、禁声可继发功能性发声障碍,女性多见,患者多伴有发音疲劳等主观症状。患者明确诊断后,首先应恢复正常用声,部分患者需辅助进行发音训练,发声障碍可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