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下眼睑下至手术导致术后眼睑内翻倒睫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因行下眼睑下至术并发下睑内翻倒睫的患者18例(36只眼)进行研究。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8.5±5.81)岁。询问病史,查看原下睑下至术前照片以确定是否存在下睑赘皮和原手术入路。检查患者在坐位和卧位时下睑倒睫的范围和角膜损伤的情况,并根据下睑内翻倒睫的范围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种类型。手术矫正采用下睑全长切口,去除适量皮肤、眼轮匝肌及睑板前脂肪,睫毛翻转缝合,皮肤切口行连续锁边缝合。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坐位和卧位时下睑睑缘的位置和睫毛的方向,并观察术后的复发率。观察指标采用眼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结果 18例(36只眼)患者原下睑下至的术式,分别为经结膜入路者有10例(20只眼),占55.6%(20/36);经皮肤入路者有4例(8只眼),占22.2%(8/36);经结膜联合皮肤入路者有4例(8只眼),占22.2%(8/36)。其中,轻度、中度及重度下睑内翻倒睫者分别有6例(12只眼)、7例(14只眼)及5例(10只眼),分别占33.3%(12/36)、38.9%(14/36)及27.8%(10/36)。原术前存在轻度下睑赘皮及下睑睫毛生长方向异常者有6例(12只眼),占33.3%(12/36)。下睑下至术后下睑仍呈现多余的获得性下睑赘皮和睑板前眼轮匝肌肥厚,下睑的后层组织过度的下移而前层组织相对上移的患者有18例(36只眼),占100%(36/36);下眼睑下至联合自体脂肪填充术导致下眼睑前后层连接不紧密者有6例(12只眼),占33.3%(12/36);采取下眼睑外侧局部1/3皮肤切口,仅在外侧切口处切除部分皮肤和眼轮匝肌致下睑内侧呈获得性下睑赘皮性倒睫者有8例(16只眼),占44.4%(16/36)。经矫正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倒睫得以矫正,角膜刺激性症状消失,角膜上皮损伤恢复,随访6个月均无下眼睑内翻倒睫复发。结论下睑内翻倒睫是下睑下至术式的并发症之一,提示下睑后层组织不宜过度下至。对于术前就存在下睑赘皮的患者可仅采用结膜手术入路或仅做下睑外侧局部1/3皮肤切口。未能去除足量的下睑皮肤和眼轮匝肌是下眼睑下至手术后出现下睑内翻倒睫的主要原因,手术可以矫正此类下睑内翻倒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