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文章类型: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与验证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临床科室
眼科
眼肿瘤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眼科(未分亚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奥克纤溶酶
玻璃体切除术
摘要: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是指除明确相关原发性病变如高度近视和眼外伤等外发生的黄斑中心凹区全层神经上皮缺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和中心暗点。根据眼底照像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检查结果,国际玻璃体黄斑牵拉学组建议临床上将IMH分为4期以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近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和手术技术的提高,IMH的治疗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和精准化,本文中笔者就IMH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发2020-1-2052);;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Z201100005520045,Z181100001818003);;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登峰”人才培养计划(DFL20150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101180);;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204245);;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一般项目(KM202010025018);;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青苗”计划专项经费资助(QMS20190203);;北京市东城区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18);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与验证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陈昱凝,沈畅,李洋,等.特发性黄斑裂孔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21,11(04):23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