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开滦眼病研究

Macular retinal microvascular change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diabetic retinopathy patients:Kailuan Eye Study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与验证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100730
出处:
ISSN: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视网膜血管密度 中心凹无血管区

摘要:
目的使用相干光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检测不同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血流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设计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开滦眼病研究"的2型糖尿病患者1096例.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全身健康检查及眼部检查.根据以视盘及黄斑为中心的2张眼底照相诊断DR并进行分级.应用OCTA测量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管线性密度(VD)、血流灌注密度(PD)以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参数.使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分级DR组间眼部及全身参数的差异.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OCTA测量参数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与DR严重程度相关的眼部及全身变量.主要指标VD、PD、FAZ面积、FAZ周长和FAZ形态指数.结果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中视网膜PD及VD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P均<0.001),随中心凹黄斑厚度(MT)的增加而增加(P均<0.001),除中心凹区,整个黄斑区和中心凹周围区的PD和VD还与眼轴长呈负相关(P均<0.05).随着年龄增长和空腹血糖升高,FAZ面积(P均<0.01)和FAZ周长(P均<0.01)逐渐增大,而FAZ形态指数减小(P=0.005、0.003).随着DR逐渐加重,黄斑区VD(P=0.003)和中心凹周围VD(P=0.001)逐渐降低.在无DR、轻度NPDR、中度NPDR、重度NPDR和PDR眼黄斑区VD分别为(15.7±3.2)、(15.7±3.2)、(15.4+3.2)、(14.3+3.9)、(13.4±3.3)(mm/mm2)(x2=15.9,P=0.003);中心凹周围 VD 分别为(16.9±3.4)、(16.9±3.3)、(16.4±3.3)、(15.4±4.1)、(14.4±3.3)(mm/mm2)(x2=18.0,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R 越重、空腹血糖越高、糖尿病病程越长,黄斑区VD(P=0.029)及中心凹周围VD(P =0.023)越小,而DR分期与PD及FAZ测量参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随着DR加重,黄斑区浅层视网膜VD逐渐降低,VD可能成为评估DR进展的定量分析指标.PD在不同分期DR中矫正血糖和病程后无显著差异.糖尿病患者中OCTA测量参数与年龄、眼轴及MT相关,提示在对DR患者进行相关测量及随访过程中,应考虑上述因素对OCTA定量分析参数的影响.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与验证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10073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405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7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