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使用镍铬合金电热截囊环对离体猪晶状体前囊膜的截囊效果。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离体猪眼球50例。方法50例离体猪眼球随机分为两组:传统连续环形撕囊组(传统组)和电热截囊环辅助截囊组(电热组),每组25例。手术操作在去除角膜后进行,操作全程录像,完成操作后拍照记录前囊口与角巩膜缘。应用计算机软件PotPlayer、Digimizer及MATLAB对图像中的前囊口边缘及角巩膜缘进行标记分析与数学计算,比较两组离体猪眼球前囊膜的截囊效果。主要指标前囊口的圆度误差值(△Z)、偏心程度(B)、直径(D)、直径误差值(△D)、截囊时间(T)。结果实验过程中均未发生前囊膜径向撕裂。传统组平均△Z、B、D、△D、T分别为(17.57±6.10)px、(36.99±17.59)px、(5.51±0.95) mm、(0.59±0.49) mm、(26.12±8.82)s;电热组分别为(16.95±7.08) px、(25.54±15.78) px、(5.29±0.50) mm、(0.21±0.23) mm、(43.48±12.31) s。两组的△Z (Z=-0.534,P=0.594)、D(t=1.055,P=0.29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的B值明显大于电热组(t=2.423,P=0.019);传统组的T值明显短于电热组(t=-5.731,P<0.001);传统组的△D明显大于电热组(Z=-3.218,P=0.001)。结论电热辅助截囊技术是可行的,在圆度上可获得与连续环形撕囊相似的效果,同时可以获得更好的居中性,撕囊直径更可控,但目前仍会增加手术步骤延长撕囊时间,需进一步改进。(眼科,2023,32:22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