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后的再手术情况分析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温州医科大学 [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3]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4]温州医科大学青光眼研究所 [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出处:
ISSN: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房角分离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眼压失控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PEI-GSL)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临床特征。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PEI-GSL的PACG患者1241例(1461眼)。方法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再手术方式及再手术原因等。主要指标PACG患者PEI-GSL术后再手术原因及其临床特征。结果 1241例(1461眼)中再次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有17例(19眼,1.3%)。再手术原因主要为眼压失控(73.7%),其次为晶状体皮质残留(5.3%)、虹膜嵌顿于角膜切口(5.3%)、囊袋皱缩(5.3%)、IOL偏位(5.3%)、瞳孔散大(5.3%)。眼压失控的原因包括术后早期房角粘连关闭(9眼,64.2%)、术后远期房角粘连关闭(3眼,21.4%)和小梁网功能不良(2眼,14.3%)。早期出现房角粘连关闭的患者均为女性,其中6眼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66.7%),PEI-GSL术后中位眼压失控时间为16(1,46.5)天(范围1~60天),再手术前平均房角粘连关闭范围为(308.3±34.0)°(范围:240°~360°),平均中央前房深度为(2.4±0.4)mm(范围1.7~3.1mm),71.4%的患者存在近视漂移。结论 PEI-GSL治疗PACG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是眼压失控。若PEI-GSL术后早期出现房角粘连关闭,可能与IOL位置前移相关。(眼科,2024,33:337-343)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温州医科大学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3]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4]温州医科大学青光眼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403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7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