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临床科室
眼科
眼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后发性白内障
非甾体抗炎药
免疫抑制剂
抗代谢药
自噬调控
酶抑制剂
中药单体
摘要:
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摘除术后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经历炎性反应及上皮间质转化,进而引起LEC增生、迁移能力增强以及细胞外间质沉积,最终形成晶状体后囊膜表面沉积物。目前,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是PCO的一线治疗方案,但仍有一定局限性。用于预防PCO的药物多处于体内外实验阶段,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如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抗有丝分裂药物以及中药提取物等。此外,生物材料和药物缓释系统的发展也为有效药物递送提供了可能的策略。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在有效抑制LEC增生的同时,避免损害眼内其他组织结构。因此,未来应更加注重药物安全性与治疗窗的扩大,开发更精确、更安全的药物递送系统。
(国际眼科纵览,2025, 49:101-108)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丁雪菲,王震宇,宋旭东.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纵览.2025,49(2):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