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尿路上皮细胞内检出细菌群落的临床意义

Study of the dete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intracellular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patient with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泌尿外科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 [3]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实验与测试中心
出处:
ISSN:

关键词: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 细菌菌丝 细胞内细菌群落

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内细菌群落在导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为复发性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因各种原因留置双J管患者95例,男38例,女57例。年龄2583岁,平均(43±21)岁。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在留置双J管期间出现发热寒战性尿路感染时或常规拔除/更换双J管前均留取清洁中段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中段尿培养阳性的患者行尿液病理学检测,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尿标本中有无细菌菌丝、脱落细胞中有无细胞内细菌群落结构。结果本组95例患者,中段尿培养阳性者21例,占22%(21/95)。细菌类型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1例,粪肠球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21例中出现发热寒战性尿路感染者9例。尿液病理学检测发现细菌菌丝者6例,占6%(6/95),均为大肠埃希菌感染。扫描电镜观察6例均发现杆状细菌及菌丝,3例发现细胞内细菌群落。结论细胞内细菌群落的存在使尿路上皮本身成为尿路感染的内源性细菌来源。导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的复发可能是同源性细菌所致。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泌尿外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54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82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