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房角关闭机制指导下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激光干预的疗效评价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iciency of 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 with or without laser peripheral iridoplas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angle closure mechanisms in eyes with primary angle closure suspect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机构: [1]邯郸市眼科医院眼科(邯郸市第三医院)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3]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出处:

关键词: 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 超声生物显微镜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

摘要:
目的根据房角关闭的不同机制,对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患者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LPI)术或LPI联合激光周边虹膜成形(LPIP)术,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评估PACS患者激光早期干预的疗效。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6年1月-11月在河北省邯郸市眼科医院连续就诊的PACS患者50例(65眼)。方法根据房角关闭的不同机制,通过UBM评估患眼,对所有入选患眼均首先行LPI治疗,术后第3天复查UBM,检查提示仍存在至少一个象限房角呈接触性关闭的患者再进一步联合LPIP治疗。术后3天复查UBM,根据测量的相关参数的前后变化评价治疗效果。主要指标UBM图像中的中央前房深度(ACD),巩膜突前500μm处的房角开放距离(AOD)、小梁虹膜夹角(TIA)、房角隐窝面积(ARA)、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虹膜厚度(IT)。结果 65眼中,47眼(72.3%)行LPI治疗后3天UBM检查未发现存在至少一个象限的房角接触性关闭,术后AOD、TIA、TCPD、ARA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均(0.01),IT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465);18眼(27.7%)行LPI术后3天,UBM提示存在至少一个象限的房角接触性关闭,联合LPIP治疗后AOD、TIA、TCPD、ARA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均(0.01),IT较LPI术后减少更明显(P(0.01)。结论 LPI后UBM可用于判断房角关闭的机制,并据此考虑是否联合LPIP,可进一步改善非单纯性瞳孔阻滞机制的可疑房角关闭患者的疗效。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邯郸市眼科医院眼科(邯郸市第三医院)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1193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1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