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汉语普通话人工耳蜗使用者对声调识别的分析研究

Lexical tone perception in native-mandarin cochlear implant user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CSCD-E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 [2]民航总医院航空卫生办公室
出处:
ISSN:

关键词: 测听法 言语 言语识别测验 汉语普通话 人工耳蜗使用者 声调识别

摘要:
目的初步确定人工耳蜗使用者声调感知的特点,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利用自主开发的噪声下声调识别测试材料(tone identification in noise test,TINT)在Speech Performance测试平台的控制下对20例母语为汉语普通话人工耳蜗使用者声调识别能力进行评估,获得各声调识别成绩以及声调识别混淆矩阵。采用x2检验(chi-square test)对本组人工耳蜗使用者汉语声调识别成绩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本组人工耳蜗使用者的汉语普通话声调识别总成绩(百分制得分)分布48.75%98.75%,平均成绩(76.38±17.29)%;②各声识别成绩平均值差异显著(x2=2358.357,P(0.01),由高到低分别为T3(85.75%))T4(85.25%))T1(69.75%))T2(64.75%),即本组人工耳蜗植入者感知T3、T4较为容易、感知T1、T2较为困难;③声调识别混淆矩阵提示T2(35.35%)、T1(30.25%)混淆度明显高于T4(14.75%)、T3(14.25%),并目各个声调之间的混淆趋势不同,T1易被混淆为T2(18.25%)、T2易被混淆为T3(24.00%)。结论时域特性明显的声调更易被人工耳蜗群体识别,因此应根据声调感知难易程度制定针对性的声调康复训练方案,综合利用听觉信息和视觉信息改善声调,特别是一声、二声的识别能力。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1193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1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