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文章类型: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临床科室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外科
研究所
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头颈外科
咽喉科
出处:
ISSN:
摘要:
(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的眩晕性疾病之一,是引起外周性眩晕的主要病因,约占17%~20%[1]。1921年首先由Barany[2]描述了BPPV特征,主要表现为当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短暂性眩晕;1952年由Dix和Hallpike详细描述并为其命名[3];1969年至1979年由Schucknecht[4]和
基金:
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2BAI12B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内基金(2012-YJJ-029)资助;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张祎,刘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方法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21(02):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