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儿童重症肌无力治疗效果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Childhood-onset myasthenia gravis: the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rognosi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Pubmed体系: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胸外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儿童 治疗

摘要:
目的 观察儿童重症肌无力(MG)患者治疗效果,分析儿童MG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0年2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55例儿誊MG患者(起病年龄小于15岁)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将其按照治疗方案非随机性分为糖皮质激素组(激素组)、胸腺切除术组(手术组)和糖皮质激素-胸腺切除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三组.采用美国MG基金会干预后状态评价系统,将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药物缓解、轻度异常、改善者归为治疗有效,以治疗有效率为观察指标.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MG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治疗后3个月激素组治疗有效率高于手术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年、2年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最高.②以眼外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MG患儿在起病2年内、10年内、加年内的全身型MG转化率分别为4.3%、10.7%、41.5%.③全身型MG48.1%发生于起病2年内,92.6%发生于起病加年内.④单因素分析发现,起病年龄、隐匿性全身型MG(LG-MG)、慢性疲劳现象是全身型MG转化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起病年龄大(>10岁)和有慢性疲劳现象者更易于向全身型MG转化.结论 ①激素对于MG患儿早期症状缓解起积极作用,而激素-手术联合治疗远期疗效较好.②以眼外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MG患儿,如果病程迁延、起病年龄偏大、有慢性疲劳现象、表现为LG-MG,更易转化为全身型MG,临床上应给予积极的免疫治疗,以阻止其向全身型MG转化.

语种:
PubmedID: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405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7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