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外周性眩晕患者的感觉结构与稳定极限能力分析

The sensory organization and limit of st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vestibular disorders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CSCD-C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
出处:
ISSN:

关键词: 外周性眩晕 平衡功能 稳定极限范围

摘要:
目的通过对突发性聋伴发眩晕、梅尼埃病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行分析,了解典型外周性眩晕疾病的平衡特点。方法正常对照组:47例健康成年人,20-58岁,男性21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36.2±13.3岁。眩晕组:40例外周性眩晕患者,20-68岁,男性1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8.3±13.2岁;其中突发性聋伴发眩晕10例,20-67岁,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5.0±17.9岁;梅尼埃病14例,25-64岁,男性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8.9±11.0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6例,25-68岁,男性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9.8±12.0岁。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稳定极限范围测试和硬平板和泡沫板的睁、闭眼共计六种模式的平衡功能评价。结果 (1)正常对照组和眩晕组的身体压力中心移动面积平均值在T2、T3及T5时有差异,分别是P=0.006,P=0.024,P=0.000。(2)外周性眩晕患者的稳定极限范围较正常对照组减小,P=0.000。(3)突发性聋伴发眩晕、梅尼埃病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身体压力中心移动面积没有统计学差异,P=0.148-0.660;三种典型外周性眩晕疾病的稳定极限范围没有统计学差异P=0.678。结论 (1)外周性眩晕患者保持平衡的能力下降,其损伤后平衡维持和康复需要借助视觉和本体觉补偿;(2)外周性眩晕疾病的稳定极限范围减小,在眩晕患者的平衡康复训练中应适当训练以增加下肢肌肉的力量,降低跌倒的风险。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418 今日访问量:3 总访问量:1279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