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评价

Evaluation on the phakic an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ion for high myopia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眼科,北京,100730 [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高度近视 有晶状体眼 人工晶状体 角膜内皮细胞数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高度近视患眼,植入虹膜夹持型前房型人工晶状体(Verisyse)手术前后的角膜内皮细胞数以及视功能的变化,以期评价该术式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高度近视患者16例28只眼行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监测术后远近视力、屈光度、调节幅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压及眼前节的情况,比较手术前后以上指标的变化.结果 随访12~28个月(平均16个月).(1)患者术后均无明显主观不适感,晶状体位置亦无明显偏心.(2)所有患者裸眼远视力均有所提高,近视力无显著差异,调节幅度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3.18±0.89)D,术后12月:(5.34±0.78)D;P(0.05.(3)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前:(3275.52±331.16)个/mm2,术后12月(2889.03±352.64)个/mm2;P)0.05;和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术前:(0.51±0.05)%,术后12月:(0.53±0.07)%;P)0.05;术前及术后相比差异尤统计学意义.(3)术后12个月平均屈光度为(-0.59±0.28)D.结论 虹膜夹持型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在术后随访中安全有效,无明显并发症,尤其是角膜内皮细胞数无显著衰减,但更长期的随访监测实属必要.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眼科,北京,10073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344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75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