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小波分析在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特征提取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wavelet analysis in the feature extraction of rat 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CSCD-E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特征提取 小波分析 离散Meyer小波 平均叠加技术 SD大鼠

摘要:
背景:由于动物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本身易受干扰,信号微弱,在其特征提取方面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传统的平均叠加技术仅依靠增加叠加次数,对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提取效果不明显。目的:验证小波分析在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特征提取中的可靠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实验,于2008-11/2009-03在首都医科大学动物科学部实验中心完成。材料:选用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造模6,8周组,每组10只。方法:大鼠单眼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对侧眼不处理,作为自身对照眼。分别于造模后6,8周时进行双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测量。利用离散Meyer小波对原始信号进行7层小波分解,提取单一尺度小波系数,比较与原信号时域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对小波变换后的信号进行时域统计学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小波变换后信号的P1,N2,P2潜时,N1P1,P1N2幅值。结果:闪光视觉诱发电位主要成分为N1P1N2P2N3五波。第四五层细节系数和(D4+D5)突出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局部快速变化的特点,波形规整,主要波形成分识别度高。对(D4+D5)进行统计学分析,造模后6周组造模眼与正常眼N1P1和P1N2眼间幅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造模组8周组各观察指标造模眼与正常眼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波分析可作为提取正常和模型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特征的可靠方法。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71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89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