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非结核性分枝杆菌(NTM)性兔角膜炎的临床表现与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方法 48只兔(48只眼)随机分为3组:角膜瓣下NTM感染组(UFI组)、角膜瓣下NTM感染后糖皮质激素使用组(UFIC组)及角膜表面NTM感染组(SI组).观察角膜基质浸润情况,并于术后5、7、14及21 d进行角膜病灶细菌定量培养、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兔NTM角膜炎在感染后5 d角膜组织反应性水肿;7~14 d角膜浅基质层出现多灶性点、片状灰白致密浸润;21 d角膜新生血管大量增生,白斑形成.术后5、7、14及21 d,3组模型角膜基质浸润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24,P<0.05);组间比较,UFIC组角膜浸润面积大于UFI组与S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362,8.341;均P<0.05).角膜细菌定量培养,UFIC组细菌数量高于UFI组与SI组,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11.272,P<0.05).病理学观察,感染后5 d角膜基质层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7~14 d角膜淋巴细胞灶性浸润,21 d角膜成纤维细胞和新生血管增生明显.3组模型于术后5、7、14及21 d角膜组织中CD4+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907,196.521,12.552,11.100;均P<0.01),CD8+细胞计数在感染后7、1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1.115,77.017;均P<0.01).结论 角膜基质多灶性点、片状灰白致密浸润为NTM性角膜炎临床特征,CD4+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在本感染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