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利用UBM观察非穿透小梁术后不同时期滤过道组织变化,探讨其房水引流机制,及手术失败原因.方法 对86例连续病例117眼非穿透小梁手术后利用UBM进行不同时间观察研究,根据检查时间不同,分为术后6月内、6~12月、12~24月、24~36月及大于36月等时间段,记录术前、术后UBM检查时眼压,UBM下滤过泡形态,减压腔变化情况,小梁膜变化情况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在6月、6~12月、12~24月、24~36月及大于36月的不同时间段内分别有53、28、37、24、21眼次(共163眼次)行UBM检查,其中有34例37眼有做两次及以上UBM检查;6月内H型滤过泡较多(40/53),而6月后明显减少,L型则较多(72/110).在检查时IOP>21 mmHg或需加用药物控制眼压的28眼中,18眼为F型滤过泡,减压腔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小,纤维增殖较多见于周边及植入物处,小梁膜变化主要表现为增厚、粘连及凹曲,在有做2次或以上UBM检查的眼中,有9眼可见小梁膜不同程度增厚,12眼小梁膜与巩膜壁粘连.结论 非穿透小梁手术后房水引流机制可能主要是结膜下滤过,术后失败原因主要是结膜下瘢痕化、小梁膜粘连、增厚及通透性下降.利用UBM可较好的了解滤过道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