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损伤性嗅觉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Electrically stimulated olfactory evoked potential in olfactory-lesioned rabbit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北大核心 ◇ 中华系列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 100730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中心实验室,北京 100730
出处:
ISSN:

关键词: 诱发电位 嗅觉障碍 嗅黏膜

摘要:
目的建立损伤性嗅觉功能障碍动物模型,了解电刺激嗅觉诱发电位的特性及变化规律.方法通过立体定位和电解损毁技术,对动物一侧或双侧嗅球造成损伤,动态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点(24 h、48 h和1周)嗅觉诱发电位的变化,并观察嗅球与嗅黏膜病理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一侧嗅球损伤后,诱发电位N2波消失,N1和P1波潜伏期延长,波幅减小;双侧嗅球损伤后,表现为N1、N2波消失,仅记录到P1波,其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变化较大,以上改变均以24~48 h变化最显著.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显示,24~48 h嗅球周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神经元变性样改变.结论嗅球损伤程度不同,对嗅觉诱发电位的影响也不相同,这种改变是以其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变化为基础的.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 10073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549 今日访问量:2 总访问量:1284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