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牛磺酸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性白内障干预机制初探

Study on the intervening mechanism of taurine o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cataract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北大核心 ◇ 中华系列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眼科中心,100730 [2]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3]清华大学
出处:
ISSN:

关键词: 大鼠 牛磺酸 糖尿病 实验性 白内障 干预性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牛磺酸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干预机制.方法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腹腔注射STZ溶液(55 mg/kg体重)诱发糖尿病性白内障,牛磺酸治疗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1次牛磺酸(5 ml/kg体重).定期测定各组大鼠血糖浓度,实验结束时测定各组血清中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及胰岛素水平,用毛细管电泳仪检测房水及晶状体中牛磺酸含量.结果 STZ组大鼠在诱发的第3周晶状体开始出现囊泡或轻度混浊,而牛磺酸明显抑制了牛磺酸治疗组早期白内障的发生.诱发的第4~12周,STZ组晶状体混浊度迅速加重,而4%或8%牛磺酸组则明显延缓了白内障的发生.4%和8%牛磺酸治疗组在STZ诱发的第4天、第4周、第8周(4%牛磺酸组)的血糖均显著低于STZ组,第12周牛磺酸治疗组与STZ组的血糖值无显著意义.4%牛磺酸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STZ组(P=0.004),8%牛磺酸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也明显低于STZ组(P=0.010).8%牛磺酸治疗组大鼠的房水中牛磺酸浓度高于STZ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36),其晶状体中牛磺酸浓度也高于STZ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0).结论牛磺酸对STZ-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干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其干预机制不仅与其降低血糖、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改善脂质代谢有关,特别与其提高房水和晶状体中牛磺酸含量,使晶状体免受氧化损伤有重要关系.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眼科中心,10073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549 今日访问量:2 总访问量:1284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