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文章类型: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
临床科室
内分泌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糖尿 病肾病
苯那普利
摘要:
按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不同,将9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II型组31例,ID型组30例及DD型组31例。用苯那普利治疗6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各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平均动脉压(MABP)、肌酐清除率(Ccr)及ACE的变化。结果:苯那普利治疗后3组UAER、MABP、ACE均下降,以II型组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58.6%、2.87kPa和72.3%),DD型组下降幅度最小(P<0.05);而Ccr在DD型组下降幅度最大,II型组下降幅度最小(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CE基因型对UAER下降率有显著回归效果(R2=0.72,P<0.001)。提示:ACE基因型影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II基因型患者对ACEI治疗更为敏感。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王健军,付汉箐,杨凌,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对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1,22(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