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检查及解剖研究

The imaging examination and anatomic study of frontal drainage approach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额窦(Frontal sinus) 解剖学 比较(Anatomy comparative)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Tomography X- ray computed)

摘要:
目的:探讨额窦引流通道及其毗邻解剖结构的影像学表现规律和鼻内窥镜下解剖定位特征.材料和方法:选择完整成人头颅干骨标本26例(52侧),行冠状位、横断位和矢状位CT扫描,骨窗.观察额窦引流通道(额鼻管)走行及其周围气房和结构的分布和毗邻规律.结果:26例(52侧)头颅骨标本中,2侧未发育,占3.8%.钩突附着眶纸板23侧(46.0%),附着中鼻甲13侧(26.0%),钩突分叉8侧(16.0%),钩突附着颅底6侧(12.0%).额窦引流到中鼻道者占23侧(46.0%),直接引流至筛漏斗者27侧(54.0%).影像中额鼻管投影多为半月裂或筛漏斗走行方向.结论:(1)额鼻管非真性管道,额鼻峡的命名较额鼻管更准确和合理.(2)钩突最上部的附着方式决定额窦引流方向,是影像检查和鼻内窥镜手术中可依赖的解剖参考标志.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405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7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