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抗真菌药对角膜真菌感染病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研究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机构: [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2]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
出处:

关键词: 氟康唑 布替萘芬 那他霉素 最小抑菌浓度 分数抑菌浓度

摘要:
目的:探讨角膜真菌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对现有抗真菌药的敏感性。方法:应用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M38-P方案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氟康唑(F)、布替萘芬(B)和那他霉素(N)在单独用药和联合用药时,分别读取80%、100%的生长抑制为最低抑菌浓度(MIC),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解释为FIC(1有协同作用,2)FIC≥1有相加作用,FIC≥2有拮抗作用。结果:单用氟康唑组对酵母菌的MIC值远低于其他菌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布替萘芬组各菌属的MIC值比较,顺序为甄氏外瓶霉组(曲霉组(枝孢霉组(枝顶孢霉组,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那他霉素组的MIC值,链格孢霉为最低,曲霉菌与甄氏外瓶菌为最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利用Fisher氏精确概论计算,F+B联合用药及N+B联合用药,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通过对数线性模型分析,进行F+B与N+B两组比较(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独用药时酵母菌对氟康唑最敏感,对布替萘芬最敏感的为甄氏外瓶菌,对那他霉素最敏感的菌种为链格孢霉,而曲霉菌与甄氏外瓶菌对其最不敏感。在F+B和N+B联合使用时,对各组内的各株菌的抑菌作用无差异,但利用对数线性模型进行分析,F+B的抑菌作用优于N+B。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2]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289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66 更新日期:2025-03-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