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客观评价近视眼配镜过矫对人眼调节功能影响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视光学门诊的近视眼配镜过矫伴视疲劳患者16例(30只眼)。其中,男性10例(19只眼),女性6例(11只眼),年龄14~38岁,平均年龄(23.7±7.2)岁。所有患者均进行视力检查、显然验光、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原框架眼镜屈光度检查、主观调节幅度检查及客观调节功能检查。根据近视眼配镜过矫状态下患者主观调节幅度下降、客观调节不足、客观调节异常及客观调节微波动高频成分增加进行分组。使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年龄的分布情况;采用眼数和百分比描述各组的病例数量与病例分布情况。使用McNemar配对资料卡方检验和用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近视眼配镜过矫状态下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不足组、客观调节异常组及客观调节微波动高频成分增加组的差异。结果近视眼配镜过矫伴视疲劳患者16例(30只眼)中,主观调节幅度正常者有8例(11只眼),占36.7%(11/30);主观调节幅度下降者有11例(19只眼),占63.3%(19/30);客观调节检查结果正常者有6例(7只眼),占23.3%(7/30);客观调节异常者有13例(23只眼),占76.7%(23/30);单纯客观调节不足者有3例(3只眼),占10.0%(3/30);单纯客观调节过度者有1例(2只眼),占6.7%(2/30);单纯客观调节紧张者有4例(7只眼),占23.3%(7/30);单纯客观调节痉挛者有1例(2只眼),占6.7%(2/30);客观调节不足伴调节紧张者有4例(7只眼),占23.3%(7/30);客观调节不足伴调节痉挛者有1例(2只眼),占6.7%(2/30)。客观调节紧张者有7例(14只眼),占46.7%(14/30);客观调节不足者有8例(12只眼),占40.0%(12/30);客观调节微波动高频成分增加者有10例(18只眼),占60.0%(18/30)。自身配对资料McNemar精确概率法卡方检验提示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不足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5)。对比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异常组以及客观调节微波动的高频成分增加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250,0.000;P)0.05)。进一步经过Kappa一致性检验,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异常组有高度一致性(κ=0.689,P(0.05),而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微波动高频成分增加组一致性弱(κ=0.366,P(0.05)。结论近视眼配镜过矫常伴随调节功能异常的类型以调节不足和调节紧张为主。人眼调节功能客观检查可对近视眼配镜过矫视疲劳状态进行客观量化的评估。鉴于本研究中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异常组的高度一致性,推荐近视眼配镜过矫伴视疲劳患者中使用主观调节幅度检查作为客观调节功能详细检查的筛查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