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毛细血管瘤1例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作者: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出处:
ISSN:

摘要:
视网膜毛细血管瘤患者1例,女性;年龄18岁。右眼前固定黑影遮挡2个月。检查:矫正视力右眼1.0,左眼1.2,双眼眼压及眼前节正常,散瞳眼底:右眼颞上支视网膜动静脉扩张,黄斑上方可见2 PD×2 PD大小红色瘤体,周围环形水肿,累及黄斑,黄斑硬渗。超声多普勒测量瘤体直径6.8~7.2 mm,高度1.8~2.1 mm。头颅MRI、腹部超声无异常。追问家族史,父亲视盘毛细血管瘤。临床诊断:右眼视网膜毛细血管瘤,von Hippel-lindau病。治疗:激光光凝血管瘤。光凝后1 PDh,瘤体水肿,表面片状出血,视网膜下液增加,给予球周及口服激素治疗。光凝后2周,矫正视力0.2,玻璃体少许出血,下方渗出性视网膜脱离,颞上瘤体略缩小,黄斑上方可见片状出血及硬渗。光凝后1个月,玻璃体积血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吸收,瘤体萎缩,表面淡灰色膜样增生。术后28个月随访,矫正视力0.3,瘤体机化萎缩,表面白色增殖膜,周围环形色素包绕,黄斑区色素变动。视网膜毛细血管瘤通常进行性生长,激光光凝是治疗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的有效方法。瘤体的大小、位置及周围渗出、增殖是影响激光治疗的重要因素。瘤体出血、视网膜下液增多是激光光凝的常见并发症,多可于数周内吸收,而纤维增殖是光凝长期并发症之一。后极部、特别是黄斑附近瘤体较大者,视力预后较差,激光光凝需谨慎考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1205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1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