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光动力疗法治疗类固醇相关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出处:
ISSN:

摘要:
目的:探讨半剂量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类固醇相关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11月,有外源性类固醇应用史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并接受半剂量光动力疗法治疗的患者20例32只眼,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6~62岁,平均45.3岁,单眼8例,双眼12例,合并泡性视网膜脱离4例,其中2例为双眼泡性视网膜脱离。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渗漏点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视网膜解剖学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随访时间1~42个月,平均5.95个月。基线时患眼的平均logMAR视力为0.7,治疗后1个月平均logMAR视力为0.56,末次随访平均logMAR视力为0.54,视力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1只患眼(96.9%)的渗漏点消退,仅1只眼渗漏点持续存在(3.1%)。末次随访时2只眼出现黄斑区以外的新渗漏点。PDT后1个月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者23只眼(76.7%),减少5只眼(16.7%),无明显减少2只眼(6.6%),仅表现为黄斑区浆液性PED2只眼PED均吸收。末次随访时仍有2只眼(6.6%)眼有残存的视网膜下液。结论:对于类固醇相关的CSC,半剂量PDT在短期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并改善黄斑区的解剖学结构。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549 今日访问量:6 总访问量:1282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