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CSCD-E
文章类型:
机构:
[1]610041 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重症医学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2]10073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重症医学科
临床科室
重症医学科-中心ICU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3]102218 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重症医学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床旁超声
肠内营养
优势
局限
摘要:
早期启动肠内营养(EN)已是重症患者营养治疗的一致推荐及常规应用。但是在EN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反流、误吸、喂养不耐受(FI)、腹胀、腹泻,甚至肠道缺血、坏死等风险,这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甚至导致不良结局。胃肠功能是影响重症患者EN实施的关键环节。目前评价EN实施效果的常用指标包括胃残余量(GRV)以及胃肠道症状等,但是对于GRV的监测及诊断阈值目前仍存在争议,胃肠道功能评价亦缺乏可靠的指标。近年,随着床旁超声技术的发展,其以床旁、无创、可视化、即时、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在临床上已被广泛使用,不仅可以用来评价胃肠道结构、功能、血流等情况,在指导EN实施、监测FI、指导鼻肠管安置、营养状态的评价等各方面的价值亦日益凸显,床旁超声是一个可靠的、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评价手段。因此,本文针对床旁超声在EN实施过程中的优势以及可能存在的陷阱进行阐述。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610041 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重症医学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邹同娟,尹万红,何伟,等.床旁超声指导肠内营养实施的优势与局限[J].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2022,08(4):31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