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泪腺淋巴增生性病变发展为MALT淋巴瘤1例

Lymphoproliferative lesion of the lacrimal gland developing into MALT lymphoma: a case report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中华系列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05 [2]山东省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中心,潍坊 261000 [3]泰安市中心医院眼科,泰安 271000 [4]北京同仁医院进修生
出处:
ISSN:

摘要:
患者男,44岁,因右眼上眼睑肿胀于2020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数月前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眶内肿物并行右眼眶内肿物摘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右泪腺淋巴组织不典型增生,以滤泡增生为主(图1A)。随后患者右眼睑肿胀复发,左眼睑也出现类似症状,故收治入院。患者全身一般情况良好,眼科检查:双眼视力1.0,眼压右眼16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5 mmHg。双眼上眼睑肿胀,泪腺区可扪及肿物,无触痛,右眼眉弓颞侧可见长约4 cm弧线形皮肤切口瘢痕,双眼上睑轻度下垂伴眼球轻度突出。结膜轻度充血,余双眼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既往首次术后2个月复查眼眶MRI,T1WI可见双侧泪腺区长T1信号,T2WI可见短T2信号,信号强度相似,增强后可见肿物均匀强化,考虑淋巴增生性病变或炎性病变可能性大;本次术前眼眶MRI扫描结果同样显示,双侧泪腺区可见长T1短T2的均匀等信号肿物,增强后可见均匀强化,边界较清晰,但肿物累及范围较前次略扩大(图2)。入院后进行免疫系统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类风湿因子偏高(56.10 IU/ml),抗核抗体、动态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IgA、IgM、抗PR3抗体、抗MPO抗体等均未见异常。入院后患者先后接受右、左眼眶内肿物摘除术。术中见右眼眶外侧壁骨质有局限性破坏。手术完整切除双眼泪腺区肿物,大体观下可见右眼肿物呈灰白色,质脆,边界欠清,内有坏死灶,大小约2.5 cm×1.5 cm×1.6 cm;左眼肿物呈灰白色,质脆,边界欠清,大小约2.0 cm×1.6 cm×1.0 cm。双眼肿物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相似,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肿物内弥漫性淋巴细胞增生,细胞排列紧密,形状较为均一,大小基本相同,结果符合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图1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显示,右眼泪腺区肿瘤细胞高表达Bcl-2、CD10、CD20、CD21、CD23、CD5、CD79α、PAX-5因子,而Bcl-6、CD3、CD43、CD45RO、CyclinD1、SOX-11等因子未见明显表达;左眼泪腺区肿瘤细胞高表达Bcl-2、CD10、CD20、CD21、CD23、CD43、MUM-1因子,而Bcl-6、CD3、CD5、CyclinD1、SOX-11等因子未见明显表达(图1C、D)。最终病理诊断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同时,根据非霍奇金淋巴瘤Ann Arbor分期标准和其他检查结果,该淋巴瘤处于A类Ⅰ期,为疾病发展的早期阶段。术后患者恢复好,1周后出院。根据肿瘤的性质,建议患者转血液内科进行治疗。随访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05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8494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584 更新日期:2025-09-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