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上尿路结石合并尿真菌培养阳性患者的诊治经验

Experienc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upper urinary tract stones complicated with positive urine fungal culture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510260 [2]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230 [3]广州市皮肤病医院药剂科,510095 [4]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510230 [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730
出处:
ISSN:

关键词: 上尿路结石 尿真菌培养阳性 临床特征 药敏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上尿路结石合并尿真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诊疗中的经验及教训,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 年9 月至2021 年9 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94 例上尿路结石合并尿真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及术后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4 例患者中位结石长径19(10,25)mm,多发性结石73 例(77.7%)。就诊时留置导管(尿管、DJ 管、肾造瘘管)46 例(48.9%),3 个月内结石手术史40 例(42.6%),3 个月内使用抗生素36 例(38.8%),合并2 型糖尿病19 例(20.2%)。最常见的真菌类型为热带念珠菌(33/94,35.1%),其次为白色念珠菌(30/94,31.9%)。其中单一泌尿系真菌感染80 例(85.1%),泌尿系混合感染14 例(14.9%)。所有真菌菌株均对两性霉素B 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较强,敏感率均高于氟康唑、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P<0.05)。所有患者中使用抗真菌药物47 例(50.0%),中位使用6(3,9)d。手术治疗84 例(89.4%),术后出现发热(>38℃)33 例(39.3%),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26 例(31.0%),脓毒血症4 例(4.8%)。单一泌尿系真菌感染患者中,术前未使用抗真菌药的患者术后发热率为43.5%(20/46),明显高于术前使用抗真菌药的患者11.8%(2/17)(P<0.05)。在术前使用抗细菌药、未使用抗真菌药的情况下,混合感染患者术后发热率(10/12,83.3%)明显高于单一真菌感染患者(20/46,43.5%) (P<0.05),共49 例术后患者出院后3 月复查尿培养,其中术后发热患者出院后复查尿培养真菌阳性率为60.7%(17/28),明显高于术后无发热患者尿培养真菌阳性率23.8%(5/21) (P<0.05)。结论上尿路结石合并真菌尿的患者通常病史复杂且术后出现感染并发症风险高。最常见的真菌类型是热带念珠菌及白色念珠菌。术前使用抗真菌药物可降低患者术后发热率,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510260 [2]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230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510260 [2]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23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8491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584 更新日期:2025-09-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