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消化内科接诊的53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其粪便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采集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探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并发肠道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对比分析患者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肠道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5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4株,占60.71%(34/56),革兰阳性菌20株,占35.71%(20/56),真菌2株,占3.57%(2/56).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30.36%,17/56)为主,革兰阳性菌中以粪肠球菌(23.21%,13/56)为主,2株真菌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组患者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出血量≥500 mL、合并腹腔积液、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占比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出血量≥500 mL、合并腹腔积液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合并肠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患者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APACHE Ⅱ评分分别为(23.23±4.61)g/L、(26.87±6.95)分,未感染组患者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APACHE Ⅱ评分分别为(26.59±4.43)g/L、(20.48±4.25)分.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尤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则以粪肠球菌居多.年龄、糖尿病、出血量及腹腔积液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呈负相关.研究提示,临床应重视上述高危因素,及时监测血清白蛋白水平,以优化治疗方案,降低感染风险,提升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