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非球面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近视眼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短期临床观察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spheric phakic IOL implantation in myopia: short-term clinical result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Pubmed体系: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机构: [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近视眼及相关眼病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1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3]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北京100730 [4]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 全省重要致盲眼病防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眼部疾病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杭州 310009 [5]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武汉430030 [6]长沙爱尔眼科医院,长沙 410000 [7]广州爱尔眼科医院,广州 510050 [8]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福建省眼表与角膜病重点实验室 厦门市眼表与角膜疾病重点实验室 厦门市眼部疾病重点实验室 厦门市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厦门 361002 [9]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武汉 430060
出处:
ISSN:

关键词: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近视 病人安全 治疗结果

摘要:
目的:评价非球面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IOL)用于近视眼矫正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单盲(盲患者)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中心等9家眼科医疗机构纳入拟行PIOL植入术的近视眼患者,采用中央动态随机系统分为试验组[植入非球面PR(phakic refractive)型PIOL]和对照组(植入V4c型植入式Collamer透镜),检查并比较2个组术后1、3、6个月的有效性指数和安全性指数、裸眼远视力(UDVA)、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拱高、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视觉症状以及并发症等(以最小分辨角的对数记录视力),以及主要终点指标(术后6个月的有效性指数达到0.8的患者人数百分比)。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卡方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纳入187例(187只眼)近视眼患者,男性47例(47只眼),女性140例(140只眼);年龄为(28.60±5.08)岁(范围为25~32岁)。试验组91例(91只眼)患者,对照组96例(96只眼)患者。术后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12±0.24和1.14±0.21,安全性指数分别为1.28±0.26和1.26±0.2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98.81%(83/84)]与对照组[100%(86/86)]的有效性主要终点指标差为-1.19%,其绝对值小于非劣效界值10%,试验组非劣效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UDVA分别为-0.01±0.09和-0.03±0.08,BCDVA分别为-0.06±0.07和-0.08±0.0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和6个月,中央拱高以及周边拱高与中央拱高差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周边拱高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眩光的发生率[24.72%(22/89)]低于对照组[54.26%(5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复视、重影、模糊等视觉症状2个组的发生率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术后6个月的随访中,2个组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 结论:非球面PIOL植入术矫正近视眼,术后短期(术后6个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术后早期视觉质量较高;其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随访验证。

语种:
PubmedID: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近视眼及相关眼病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1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995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624 更新日期:2025-1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