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机构:
[1]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 200120
[2]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创伤与创面修复科,上海 200433
[3]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武汉 430060
[4]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创面修复科,南通 226001
[5]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广州 510220
[6]解放军第924医院烧伤整形科,桂林 541002
[7]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郑州 450004
[8]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大连 116031
[9]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福州 350001
[10]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张家港 215600
[11]黑龙江省医院烧伤科,哈尔滨 150036
[12]浙江省台州医院烧伤科,临海 317000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
台州医院
[13]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医学中心,南昌 330006
出处:
ISSN:
关键词:
烧伤
成年人
预后
危险因素
凝血
回顾性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成年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凝血特征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5年1月—2020年12月,全国12家医院共收治58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成年严重烧伤患者,其中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5例、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64例、南通大学附属医院48例、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146例、解放军第924医院55例、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6例、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35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例、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18例、黑龙江省医院7例、浙江省台州医院18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1例。统计患者总体临床特征和伤后24 h内凝血功能指标,前者包括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吸入性损伤程度、致伤原因,后者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和血清总钙水平。根据前述指标的相关数据,计算患者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改良Baux评分和简明烧伤严重指数(ABSI)评分。按照伤后28 d内的存活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499例)和死亡组(84例)。比较2组患者总体临床特征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按照烧伤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烧伤总面积<50%体表总面积(TBSA)的重度烧伤组(185例)、烧伤总面积≥50%TBSA且<80%TBSA的特重烧伤组(251例)和烧伤总面积≥80%TBSA的危重烧伤组(147例),比较3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按照烧伤早期入院的具体时间,将伤后<2 h、≥2 h且<4 h、≥4 h且<8 h、≥8 h且<16 h及≥16 h且<24 h入院的患者分别设为烧伤早期
1组(207例)、烧伤早期
2组(158例)、烧伤早期
3组(129例)、烧伤早期
4组(54例)、烧伤早期
5组(35例),比较5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筛选影响583例成年严重烧伤患者伤后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绘制预测模型列线图。绘制基于SOFA评分、ABSI评分、改良Baux评分的预测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与基于列线图评分的预测模型的AUC进行比较。评估前述各预测模型的效能。
结果:583例患者中男409例、女174例,年龄18~97岁,烧伤总面积60.00%(44.50%,80.00%)TBSA,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138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烧伤总面积、INR更大,PT、APTT更长,D-二聚体、PLT水平及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占比更高(
Z值分别为6.47、7.48、3.48、2.89、2.79、5.33、2.59,
χ2=11.30,
P值均<0.05);2组患者仅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的上限。重度烧伤组、特重烧伤组、危重烧伤组患者PT、APTT、INR及D-二聚体、PLT、血清总钙水平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值分别为17.85、19.78、26.89、52.64、14.21、12.90,
P<0.05)。烧伤早期
1组、烧伤早期
2组、烧伤早期
3组、烧伤早期
4组、烧伤早期
5组患者PT、APTT、INR及D-二聚体、FIB、PLT及血清总钙水平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值分别为29.66、60.13、25.51、28.24、14.38、11.41、42.96,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烧伤总面积、APTT及D-二聚体水平均为成年严重烧伤患者伤后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056、1.048、1.029、1.018,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36~1.076、1.033~1.063、1.005~1.053、1.002~1.035,
P<0.05)。ROC曲线显示,基于SOFA评分、ABSI评分和改良Baux评分的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66、0.76、0.80,95%置信区间分别为0.61~0.75、0.71~0.82、0.74~0.86,均低于基于列线图评分的预测模型的0.81(95%置信区间为0.76~0.87)。DeLong检验显示,基于列线图评分的预测模型对成年严重烧伤患者伤后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明显优于基于SOFA评分和ABSI评分的预测模型(
P值均<0.05),而与基于改良Baux评分的预测模型相近(
P>0.05)。
结论:成年严重烧伤患者早期仅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的上限。年龄、烧伤总面积、APTT与D-二聚体水平均为成年严重烧伤患者伤后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4YFC35057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
专项(2019YFA0110601)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 200120
[2]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创伤与创面修复科,上海 200433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沈拓,马琪敏,褚志刚,等.成年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凝血特征的多中心回顾分析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5,41(9):857-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