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不同剂量尿激酶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

Curative effect of different dosage of urokinase for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血管外科
出处: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尿激酶 腔内技术 导管溶栓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尿激酶在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经导管溶栓治疗DVT,并按尿激酶用量、给药频率将患者分组,比较溶栓效果及随访结果差异。结果:100例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结果显示尿激酶溶栓对纤维蛋白原(Fg)、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的影响较大(P(0.05)。尿激酶剂量及频次分别为12.5万U/d、25万U/d、50万U/d,血栓溶解率分别是(44.65±6.29)%、(54.10±6.74)%及(55.01±7.85)%,12.5万U/d用量血栓溶解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激酶相同用量患者,2次/d的血栓溶解率高于1次/d(P(0.05)。出院后随访,患者一般情况渐渐明显改善,且随访期间各指标总体评分渐改善(P(0.05)。出院后1年肢体沉重、肿胀感基本消失。结论:尿激酶每日用量在25万U能达到较高的血栓溶解率和低的出血风险,且增加每日尿激酶给药频率,可以提高血栓溶解率。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血管外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8494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584 更新日期:2025-09-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