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小梁切除术后早期视神经形态学变化的图像配比研究

Early optic disc morphological changes following trabeculectomy: Image matching study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出处:
ISSN:

关键词: 青光眼/外科学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图像配准

摘要:
目的探讨成年人小梁切除术后早期的视神经形态学变化特征。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平均年龄(47.5±18.5)岁的青光眼患者57例57眼。方法通过"同仁眼科电子病历系统"检索由本文第一作者在上述时间连续实施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内进行眼底数码照相的青光眼患者。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的图像配准法闪烁比较同一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底像,对视神经及后极部眼底形态进行定性分析。主要指标手术前、后眼底像显示的视神经形态学改变。结果 57眼中,术后视杯缩小者43眼(75.4%),视杯明显缩小者30眼(52.6%)。视杯缩小者与视杯无变化者平均年龄分别为(43.7±18.7)岁、(59.7±13.6)岁(t=-3.0,P=0.009)。视杯缩小者中慢性青光眼占95.3%(41眼)。术后视盘血管位置变化(主要是鼻侧血管向心性移位)者43眼(75.4%),其与术后视杯缩小呈显著相关性(r=0.775,P=0.000)。视盘及其周围视网膜血管直径变化者29眼(50.9%)。出现黄斑区视网膜水肿者13眼(22.8%)。结论成年人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早期随着眼压的降低出现视杯缩小及相应的视盘血管位置与直径变化较为普遍,这种变化在年轻患者更为突出。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850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584 更新日期:2025-09-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