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同时相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s in Different Period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中心实验室
出处:
ISSN: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血小板膜糖蛋白 定量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同时相血小板膜糖蛋白(G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流式细胞仪测定10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0例、腔隙性脑梗死49例及脑血栓形成39例)和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CD61)、GPⅠb(CD42b)、GPⅠa(CD49b)在病程不同时相〔(急性期(≤3d)、发病1周、2周及恢复期〕的表达。同时采用E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其与GP的相关性。结果脑血栓形成的急性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急性期和发病后1周,GPⅢ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此两种疾病状态急性期均存在GPⅠb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性脑梗死各期均未发现GPⅢa的明显表达。在病变恢复期,脑血栓形成中GPⅠa的表达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P(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期GPⅠa表达略升高,恢复期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SS评分与GPⅠb的表达呈正相关(r=0.233,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GPⅢa、GPⅠb及GPⅠa两两之间均有相关关系。结论脑血栓形成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急性期均有GPⅢa和GPⅠb的明显活化,前者恢复期GPⅠa表达亦显著增加。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改变可能反映血栓前状态,可作为一种有效评估某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展及预后的因子。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85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589 更新日期:2025-09-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