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北大核心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
临床科室
眼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眼科(未分亚科)
出处:
摘要:
目的了解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primaryinfantileglaucoma,PIG)在活体状态下的眼前节组织结构特点。方法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以50mHz的超高频超声探头,对38例(58只眼)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眼前节结构进行测量和动态学检查。结果PIG患儿无论发病早晚、病情轻重或年龄大小,其最主要的病变特征是巩膜突与房角顶点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3/4患眼的巩膜突位于房角顶点外侧或后外方,1/4患眼的巩膜突与虹膜根部附着处平行。睫状突长度和厚度均大于同龄正常儿童。睫状突向前、向内移位,部分与虹膜相贴。结论PIG患儿的巩膜突与房角顶点相对位置的改变,提示巩膜突发育不良或虹膜附着点靠前,这是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发病的病理基础。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朱晓青,李志辉,林丁,等.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测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眼前节形态特征[J].中华眼科杂志.1999,035 (4):3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