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3.0T高分辨率磁共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特征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目的:采用3 0T高分辨率磁共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特征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并行颈动脉3 0T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的患者104例 剔除磁共振图像质量差的患者后 最终纳入患者97例 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将患者分成3组:动脉粥样硬化组(冠状动脉存在粥样硬化病变 且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50%) 共16例 单支病变组(1支冠状动脉的管腔狭窄程度≥50%) 共48例 多支病变组(2或3支冠状动脉的管腔狭窄程度≥50%或左主干病变) 共33例 比较3组患者3 0T高分辨率磁共振影像中的颈动脉斑块特征 包括钙化、富含脂质坏死核心、斑块内出血、斑块溃疡和破裂 结果:3 0T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组、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之间的颈动脉斑块[分别为81 3%(13/16)、72 9%(35/48)和93 9%(31/33)]和钙化斑块[分别为50 0%(8/16)、35 4%(17/48)和42 4%(14/33)]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 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内富含脂质坏死核心的检出率低于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分别为18 8%(3/16)、64 6%(31/48)和69 7%(23/33) P均<0 01] 而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之间的脂质坏死核心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多支病变组中2例患者(6 1%)检出颈动脉斑块内出血 其余2组均未见斑块内出血 3组患者的颈动脉均未见斑块溃疡和破裂 结论:颈动脉斑块特征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关

摘要:
131-135

语种:
第一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8495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584 更新日期:2025-09-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