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文章类型: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临床科室
眼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眼科(未分亚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视网膜毛细血管瘤
von Hippel-Lindau病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摘要:
目的 分析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22例(29眼)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的超声影像学资料,分析病变的位置、形态、内部回声、大小、继发改变及病变内血流灌注情况。结果 22例(29眼)视网膜毛细血管瘤患者,平均年龄为(30±16)岁,双眼患病7例(31.8%)。病变位于视网膜周边部22眼(75.9%),位于后极部7眼(24.1%);病变贴附于球壁前17眼(58.6%),位于脱离的视网膜上12眼(41.4%);病变表现为类圆形回声11眼(37.9%),表现为不规则形回声15眼(51.8%);表现为内部回声呈中等回声26眼(89.7%),表现为内部回声均匀23眼(79.3%);病变平均基底径为(6.7±2.8)mm×(6.2±2.5)mm,平均隆起高度为(2.8±1.2)mm;合并玻璃体混浊26眼(89.7%),其中合并视网膜脱离23眼(88.5%);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显示病变内可探及明显血流信号27眼(93.1%)。结论 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典型表现:脱离的视网膜上可探及不规则形或类圆形病变,病变多位于周边部,呈中等回声,内回声均匀,边界较清晰,常伴发玻璃体混浊,CDFI检查病变内可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可为临床诊断及随访提供依据。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魏串串,杨文利,李栋军,等.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的超声影像特征[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2,22(05):443-446+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