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北京社区人群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China-PAR)模型预测10年心血管病(CVD)风险的关系.设计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市石景山社区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队列中完成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随访、无心血管疾病史、问卷调查资料完整且完成双眼彩色眼底照检查者673例.方法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分级采用Scheie分级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与10年CVD发病风险的关系,并进一步调整了China-PAR模型中不包含的变量:降血糖药、降血脂药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组.主要指标10年心血管病风险(China-PAR预测模型).结果受试者平均年龄(61.9±7.4)岁,女性占62.7%(422例),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比例分别为53.0%(357例)、78.0%(525例)和30.5%(205例),合并心血管病家族史者占23.5%(158例),视网膜动脉硬化0~1级、2级和3~4级分别为57.1%(384例)、37.3%(251例)和5.6%(38例).在China-PAR模型计算的10年CVD发病风险中,低危209例(31.1%),中危206例(31.1%),高危258例(38.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与10年CVD发病风险呈正相关,与视网膜动脉硬化0~1级相比,2级视网膜动脉硬化CVD中风险比例增加52%(OR=1.52,95%CI:1.00~2.31,P=0.048),而CVD高风险比例增加 92%(OR=1.92,95%CI:1.24~2.96,P=0.003);与视网膜动脉硬化0~1级相比,3~4级视网膜动脉硬化CVD 中风险比例增加 6.47倍(OR=7.47,95%CI:1.62~34.52,P=0.010),而CVD高风险比例增加 7.62 倍(OR=8.62,95%CI:1.87~39.69,P=0.006).结论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与China-PAR模型预测的10年CVD风险显著相关,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越重,10年CVD发病风险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