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文章类型: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临床科室
眼科
亦庄院区眼科
眼科(未分亚科)
[2]深圳市眼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
深圳市眼科医院
深圳医学信息中心
出处:
ISSN:
关键词:
房角镜检查
裂隙灯检查
周边前房深度
原发性可疑房角关闭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裂隙灯周边前房评价方法 (Van Herick法)和房角镜检查诊断原发性可疑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 suspect,PACS)的一致性来评价Van Herick法筛查PACS的效能,为基层筛查PACS提供便捷可行的方法。方法 受试者均为2018年10-11月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50岁以上汉族人群。将裂隙灯检查判断为浅前房的患者在排除其他眼科疾病后,分为周边前房深度1/2~1/3角膜厚度(corneal thickness,CT)(A组)、<1/3~1/4CT (B组)、<1/4CT (C组)三组,完成视力、眼压、屈光度、眼轴、裂隙灯检查、房角镜检查、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及眼底检查,评价Van Herick法和房角镜检查诊断PACS的一致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63例浅前房受试者,其中男78例、女284例,平均年龄(61.76±6.80)岁,其中A组54眼,B组338眼,C组271眼。周边前房深度越浅,诊断为PACS的比例越高,非PACS比例降低。其中,以1/3CT作为诊断标准诊断PACS的灵敏度高(0.963),但特异度低(0.143);而以1/4 CT作为诊断标准诊断PACS的灵敏度较低(0.501),特异度较高(0.718)。结论 Van Herick法以1/3 CT作为诊断标准诊断PACS的灵敏度高,可以作为基层医院筛查高危PACS人群的方法之一。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张烁,潘晓华,曹凯,等.裂隙灯周边前房评价方法筛查原发性可疑房角关闭的效能研究[J].慢性病学杂志.2022,23(12):1761-1764+1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