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胃肠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p物质、5-羟色胺的影响

Effect of Gastrointestinal Rehabilit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Substance P and 5⁃Hydroxytryptamine in Constipation Patients After Stroke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机构: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康复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卒中 便秘 胃肠康复治疗 生活质量 P物质 血清素

摘要:
背景:脑卒中后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故探讨脑卒中后便秘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探讨胃肠康复治疗(内脏筋膜手法+中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血清P物质(SP)和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上海市同仁医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乳果糖治疗)和治疗组(胃肠康复治疗)。评估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Wexner便秘评分量表和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P、5-HT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无明显差异,SAS评分、SDS评分、GSRS评分、Wexner评分和PAC-QOL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SAS评分、SDS评分下降更明显;两组MoCA评分、BI评分、GSRS评分、Wexner评分和PAC-QO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SP和5-H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便秘症状,“内脏筋膜手法+中频电刺激”的胃肠康复治疗方法具有与药物治疗相当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康复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459 今日访问量:6 总访问量:1282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