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佩戴口器时气道结构变化预测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咽腔塌陷性的改善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CSCD-E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诱导睡眠内镜 下颌前移装置 上气道

摘要: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佩戴下颌前移型口腔矫治器(简称口器)时咽腔形态结构变化与咽腔不同平面塌陷度改善的关系。探索佩戴口器能改善咽腔塌陷的患者特征。方法 31例OSAHS患者分别于平静呼吸和佩戴口器时,MRI获取上气道结构测量指标,药物诱导电子喉镜评估软腭后、口咽、舌根及会厌平面咽腔塌陷度。分析佩戴口器的气道结构变化与咽腔塌陷性改善间的关联性。对比咽腔塌陷改善者与未改善者的差异。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为(37.0±10.9)岁,AHI为(50.5±21.4)次/h。12例(38.7%)患者佩戴口器时软腭后/口咽区域塌陷显著改善,病情相对减轻,最低血氧更高(P=0.005);其佩戴口器时的腭后气道最小截面积、悬雍垂截面积和腭后气道体积增量优于改善不明显者(P=0.017,P=0.003,P=0.008)。22例存在舌后区塌陷者,11例(50%)改善者佩戴口器时舌后最小截面积的增大更加明显(P=0.008)。在会厌平面塌陷者,9例改善明显者悬雍垂和舌后最小截面积左右径增大更明显(P=0.004,P=0.018)。结论OSAHS患者清醒时佩戴口器的咽腔结构扩大量与睡眠时对应气道平面的塌陷性改善程度关联。有助于评估佩戴口器对各平面咽腔塌陷的改善情况。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419 今日访问量:4 总访问量:1280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