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低视力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潜在类别,探讨不同潜在类别与生存质量的关系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临床研究设计,纳入2021年5月—2022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低视力患者234例(289只眼),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中文版低视力生存质量量表(CLVQOL)进行调查,使用Mplus8.0和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一般自我效能感潜在类别及与生存质量的关系,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1)剖面分析结果:当一般自我效能感潜在剖面数为3时,艾凯克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调整贝叶斯信息准则(aBIC)值最大,entropy更接近1,剖面3为最佳模型。(2)类别特点及命名:本研究中的低视力患者分为3个潜在类别,类别1(23.9%)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最高,命名为高效能感型;类别2(54.7%)位于整体得分的中间水平,命名为中效能感型;类别3(21.4%)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最低,命名为低效能感型。(3)类别的基本特征:一般自我效能感不同潜在类别的低视力患者基本特征比较显示,年龄(χ~2=16.727,P=0.033)、文化程度(χ~2=11.389,P=0.023)、医疗费用来源(χ~2=27.914,P=0.000)、户籍类型(χ~2=16.503,P=0.002)、视力损伤时长(χ~2=36.607,P=0.000)、职业类型(χ~2=11.207,P=0.004)、视力(χ~2=19.433,P=0.001)和既往眼部手术史(χ~2=8.293,P=0.016)在3个不同潜在类别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社会人口学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类别与生存质量的关系:不同自我效能感潜在类别的低视力患者生存质量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87,P=0.000),生存质量各维度比较显示,远视力、移动、光感(F=6.057,P=0.003)、阅读和精细工作(F=9.648,P=0.000)、调节能力(F=5.214,P=0.007)、日常生活能力(F=8.164,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视力(t=-6.582,P=0.000)、一般自我效能感不同潜在类别(t=-2.092,P=0.039)为生存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视力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异质性,应重点关注低效能感型和视力受损严重的低视力患者,探索一般自我效能感干预策略,提高其生存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