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手动作观察、模仿结合复述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并失语的影响

Combining imitation with hand action observation and retelling in treating post-stroke hemiplegia with aphasia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机构: [1]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科学学院,南京 210038 [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南京 210009 [3]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张家港 215600 [4]江苏省卫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南京 210036 [5]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南京 210029 [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0336 [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源申康复研究院,上海 200025
出处:
ISSN:

关键词: 镜像神经元 手动作观察 失语 脑卒中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手动作观察、模仿结合复述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并失语患者运动和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后偏瘫并失语患者40例分为手动作观察、模仿结合复述训练(A组)、手动作观察结合复述训练(B组)、动态风景观察结合复述训练(C组)和常规治疗组(D组),每组患者10例。4组患者均每日训练2次,每次训练3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4周。于训练前、训练4周后(训练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的上肢模块和汉化版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评估4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结果:训练后,4组患者的FMA评分、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和AQ值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 P<0.05)。A组训练后的FMA评分为(33.00±16.53)分,均显著优于B组、C组、D组训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和D组训练后的FMA评分均显著优于C组训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训练后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和AQ值均显著优于B组、C组、D组训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和D组训练后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和AQ值均显著优于C组训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手动作观察、复述结合模仿训练可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并失语患者的运动和语言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该训练方法可激活更多的镜像神经元系统、促进重要的运动-语言网络重塑有关。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科学学院,南京 210038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南京 210009 [3]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张家港 21560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1205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1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