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完全垂直肌转位术、部分垂直肌截除加转位术、超常量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加强术在外展神经麻痹内斜视治疗中的效果及可能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展神经麻痹患者72例临床资料,其中33例行完全垂直肌转位术(A组),31例行部分垂直肌截除加转位术(B组),8例行超常量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加强术(C组).术前行牵拉试验,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观察眼位及眼球运动的变化.结果 牵拉试验外展受限程度与发病至手术间隔的时间呈正相关.术前C组斜视度明显小于A、B组,但术后6个月残留斜视度C组却明显大于A、B组.平均矫正斜视度A组为50.15±23.30 PD,B组为58.23±24.51 PD,C组为16.25:± 13.82 PD.C组术后6个月与术后1周比有明显斜视回退.术后3组外转运动均有改善,A组为著.结论 外展神经麻痹6个月以上如无好转趋势应积极选择手术矫正.超常量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加强术限于外展运动恢复,仅残留内斜视的病例,矫正斜视度小且回退明显.垂直肌转位术可矫正的斜视度更大,术后效果稳定,易于术中估计手术量,对大多数外展神经麻痹病例推荐垂直肌转位术.部分垂直肌截除加转位矫正内斜度略高于完全垂直肌转位,且保留了部分垂直肌的功能与血供,最大限度的减少医源性垂直斜视和前节缺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