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铜绿假单胞菌产ampcbeta-内酰胺酶及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分析

Analysis of AmpC beta-lactamase and outer membrane porin OprD2 gene deletion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上海同仁医院 [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3]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出处: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ampC β-内酰胺酶 OprD2 基因 ampC 基因

摘要: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产Amp Cβ-内酰胺酶(简称Amp C酶)及外膜孔蛋白Opr D2基因缺失的情况。方法采用三维试验检测Amp C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外膜孔蛋白Opr D2基因和Amp C酶结构基因amp 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3株铜绿假单胞菌中Amp C酶阳性14株(22.22%);Opr D2基因阳性22株(Opr D2基因缺失率65.08%);amp C基因阳性62株(93.94%)。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替坦、头孢曲松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达100.00%。产Amp C酶的菌株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42.85%、64.29%和57.14%,不产Amp C酶的菌株分别为30.61%、6.12%和14.29%,二者对庆大霉素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株Opr D2缺失合并产Amp C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66.67%和55.56%,8株Opr D2正常表达合并产Amp C酶的菌株分别为0.00%、25.00%和37.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可能是由多种机制共同控制的,应加强铜绿假单胞菌产酶的监测及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上海同仁医院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1205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1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