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冠状动脉分叉部位支架置入技术在膝下动脉分叉病变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Percutaneous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below-the-knee arterial bifurcation lesions with coronary bifurcation stenting technique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 中华系列

机构: [1]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 [2]上海同仁医院血管外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成形术 支架 缺血 膝下动脉

摘要:
目的 探讨在球囊扩张效果不佳时,运用冠状动脉分叉部位支架置入技术重建小腿动脉分叉,改善下肢重度缺血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21例合并有膝下动脉分叉病变的重度下肢缺血患者接受了膝下分叉部位药物支架置入.术式包括:单支架置入,及T-stenting、Crush、Culotte双支架置入术.术后观察指标包括保肢生存率,非靶病变二次干预生存率及非靶血管二次干预生存率.对于造影复查患者,观察分叉部位支架通畅率,及通畅流出道数目.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无重大并发症及死亡.术后1周,踝肱指数由术前0.23± 0.07提高至0.67±0.24(P <0.05).随访时间12 ~41个月,平均(23±7)个月.术后1年,保肢生存率100%,未经靶病变二次重建生存率90.5%,未经靶血管二次重建生存率79.1%.接受下肢动脉造影复查患者8例,术后1年一期支架通畅率62.5%,二期通畅率87.5%.存在2支通畅流出道28.6%,1支通畅流出道57.1%.结论 冠状动脉分叉部位支架置入技术,同样适用于膝下动脉分叉病变,有助于实现多支血管早期再通,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保肢率.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1434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21 更新日期:2025-02-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