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本研究初步探讨变应性鼻炎不同转归的临床指标,分析对转归有判断意义的临床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5月就诊于我院鼻科患者71例,分3组:A组变应性鼻炎组;B组变应性鼻炎合并慢性鼻窦炎组;C组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组(包括伴或不伴鼻窦炎)。B组和C组患者病史中均为变应性鼻炎先发病。患者均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比值检测,血清总Ig E、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嗅觉功能、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和上、下气道一氧化氮(NO)浓度、血清C反应蛋白(C response protein,CRP)检测。将A组与B、C组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寻找A组与B、C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再将该指标与变应性鼻炎的不同转归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指标描绘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曲线下面积及变应性鼻炎转归不良的诊断截断值。结果患者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分组,A组24例,B组21例,C组26例。A组与B组间统计分析结果:Eos和嗅觉功能存在显著性差异(U值分别为20.5、2.0;P均(0.01),血清总IgE、鼻分泌物Eos检查、SPT、CRP、上和下气道NO浓度,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与C组间统计分析结果:Eos、嗅觉功能和下气道NO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U值分别为37.5、22.5、47.5;P分别为0.002、0.001、0.021);血清总IgE、鼻分泌物Eos检查、SPT、上气道NO浓度和CRP,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0.847,Eos)3.15%,为变应性鼻炎转归不良截断值。结论 Eos)3.15%可作为预后不良的判断指标,其他检测指标无助于判定变应性鼻炎转归。